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8日讯(记者 周磊 通讯员 彭柳)风从海上来,潮涌虞公港。12月8日,湖南湘江新区临港产业开发区与岳阳虞公港招商引智推介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标志着岳阳虞公港将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湖南开放新门户呼之欲出。
推介会上,涉及综合能源开发利用、港航物流和产业、科技创新校地合作等领域的10个项目落地湘阴。
签约项目中,包含湘阴县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校地合作项目、湘阴县人民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联合组建申请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同济大学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湘阴中心项目、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与可孚医疗合作项目等。这些项目的正式落地,将为湘阴与高等院校开展校地合作再添“新动能”。
山海不为远,引凤沪上来。湘阴缘何“出圈”上海?
湘江新区是中部地区首个、湖南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肩负国家赋予的“三区一高地”使命,培育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坐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22所高等院校,成为长沙创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核心引爆区。2020年,湖南省委政府布局建设湘江新区湘阴片区,赋能湘阴“一共享五统筹”政策,目前省级38项、市级36项经济社会类赋权已全部落地,湘阴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投资兴业新高地。
湘阴虞公港背靠长株潭、面朝洞庭湖、直达长三角、辐射粤港澳,位居“一带一部”黄金节点,迎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支撑起湖南高效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前沿阵地,承载着中部崛起的使命希冀。
该港口向北距岳阳城陵矶港87公里,公路距长沙货运北站、西站仅50多公里,是港口辐射城市的最佳距离,可将长江水运向湖南经济腹地延伸近100公里,推动长株潭都市圈直接通江达海。可开发利用岸线4600米以上,航道维护水深4.5米以上,具有长江城陵矶港同等功能,常年通航能力5000吨级、丰水期可达1万吨级以上。
“当前,虞公港建设如火如荼,一期4个泊位2024年6月可投入使用,2027年将全面建成运营。‘长沙北枢纽港、长株潭出海口’呼之欲出,湘江新区湘阴片区将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湘阴县委书记李镇江信心满满。
湘阴坚持以港带产、港产融合——以虞公港为依托的湘江新区临港产业开发区加速建设,港口码头与虞公港产业园、金龙产业园“一体两翼”格局基本构建,港航物流商贸、高端装备制造、先进储能材料、绿色食品加工等现代产业聚优成势,“水陆空铁”四通八达,“学研产城”四位一体,现代智慧新城、立体交通融合新城加速崛起。
作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湘阴坚持人才强县、科教兴县战略,构建起“党委政府统筹、组织部门牵头、部门单位参与”的人才工作机制。近3年,该县兑现奖励资金3200万元,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115名,天鹅山大科城内第一所本科院校开学招生,先后与省内外21所高校院所结成合作联盟,杨孟飞院士等100多位知名院士专家组建“双创智库”,湖南县域第一个省级离岸科创港——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湘阴)中心运营,实现“成果在院校孵化,产业在湘阴落地”。
“对落户湘阴片区的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提供最高300万元的创业贷款担保;对企业新建的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给予最高2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项,给予500万元奖励。”湘阴县委副书记、县长刘世奇抛出人才招引“橄榄枝”。
活动现场,湘阴县驻长三角地区“双招双引”工作站正式授牌,临港产业专家代表、临港企业代表分别做《港口发展思考》《虞公港临港产业布局分析与建议》《湖南港口和虞公港发展现状与未来》主题演讲。
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市政协原副主席,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荣誉理事长、上海科技馆理事长左焕琛寄语湘阴学习借鉴上海开放创新经验,建好虞公港、联通长三角,打造岳阳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程鹏,湖南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宏平,湖南省工商联副主席漆平波,岳阳市副市长魏淑萍,湖南省港航水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周海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一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