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
近年来,各县市区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在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激发投资活力、增强要素吸引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和优化生态环境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11月7日,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3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研究报告》发布,报告从政务服务能力、投资活力、要素吸引能力、基础设施支撑和生态环境五个维度构建县域投资竞争力评价体系,最终形成百强榜单。
湖南情况如何?与2022年相比怎样?
(来自网络截图。)
今年报告显示,湖南共有5地上榜,分别是长沙县、宁乡市、浏阳市、醴陵市和邵东市。其中长沙县在省内排位最前,排在第8位,其他的宁乡市、浏阳市、醴陵市、邵东市,分别排19、22、47、79位。相比去年,湖南在上榜数量上虽没有变化,但醴陵市替掉汨罗市成功上榜。
在2023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榜单中,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均现象。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占据了70席,中部地区占据了20席,西部地区占据了6席,而东北地区占据了4席。与2022年相比,不同区域进入投资竞争力百强的县域数量波动较小,东部地区上榜县域数量增加2位,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上榜数量各减少1个位,西部地区保持不变。
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表现抢眼,三省上榜县域总数超过百强县半数,分别占27席、21席和11席。隶属于福建、河南、湖南、四川、安徽、广东、湖北、江西、辽宁、河北、吉林、云南的县域上榜数量均在1-6个之间,显示出明显的省际分化现象。
为优化营商环境,湖南出过哪些实招
提高投资竞争力是各地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供给结构、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路径。
论背后的一系列“硬支撑”,不得不提到优化营商环境,而这算得上是近年来湖南的“第一工程”。
就在10月30日,湖南省委、省政府重磅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六个方面的30条措施。比如,聚焦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市场环境方面的问题,提出促进公平准入、规范监管执法、完善一站式政务服务、推动政策直达快享、强化信用支撑等6条举措。针对民营企业高度关注的加强法治保障稳定预期等问题,提出开展清理拖欠账款专项行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权益等7条举措。
紧接着31日,省政府新闻办又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专场新闻发布会。
无论是出台“民营经济30条”,还是绵绵发力优化营商环境,一种共识正在湖南流行,通俗说就是“你发财,我发展”。
侃财君从湖南省发改委了解到,当前,民营经济对湖南发展贡献不断增大,形成“67999”发展格局,即贡献了60%左右税收、70%左右GDP、90%以上科技创新成果、90%以上新增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经营主体数量。
(浏阳市上榜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榜单,图为浏阳经开区全景。图片来源新华社。)
县域投资优化要注重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
县域投资环境优化的新趋势有哪些?报告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县域投资环境创新正呈现出“大、加、整、长”的总体趋势。
首先是数字化应用从“小”向“大”转变。信息化时代,群众工作要积极“触网”,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推进5G+政务服务大厅、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全覆盖,扩大小程序、APP等自助办事应用的业务和区域覆盖,努力实现智能化政务服务全天候“不打烊”。
其次是政务服务从“减”向“加”转变。紧紧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难点问题,依托县域地方比较优势和特色产业集群,在信用信息服务、融资服务、融合监管服务等方面主动作为,持续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三是要素资源从“单”向“整”转变。推进优势要素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既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此外,服务机制从“短”向“长”转变。将主动下沉企业问题征询变为常态化,打破部门壁垒,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通过设立政企联络服务专线、开设线上服务专网、建立为企服务专码,保持政企联络的热度和深度,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常态化服务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记者 肖秀芬
责编 夏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