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开区。
9月22日,武汉经开区出台《武汉经开区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将锚定四大发展目标,落实六大主要任务,加快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提升经开区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稳链补链强链,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创新大走廊。
汽车产业是武汉市第一大支柱产业。经过32年的积淀发展,武汉经开区集聚9家整车生产企业,13家整车工厂,整车产能250万辆。为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增量转型”,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加强汽车产业链薄弱、关键环节招引培育,完善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体系,目前,该区已拥有汽车零部件企业1200多家,形成了“电池+软件+芯片+传统零部件”的完整布局。
《行动方案》指出,武汉经开区将锚定“中国车谷”目标,发挥好“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国家队龙头引领作用,以“链主带动、平台牵引、创新孵化、场景赋能”为抓手,把零部件摆在与整车同样重要位置,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
2025年,武汉经开区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要实现四大目标。
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到2025年,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全区汽车零整比达到0.8:1以上。
补链强链取得新成效。到2025年,零部件领域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0家,培育和引进1-2家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
自主创新实现新突破。在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到2025年,新增创新平台120个,建立企业研发中心100个。
品牌价值实现新提升。优化完善汽车核心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到2025年,打造10款以上具有标识度的汽车关键零部件品牌,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的单项产品。
《行动方案》明确,要实施四大产业载体提升战略,构建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新格局。中试转化集聚区以军山新城为核心,聚集一批汽车核心零部件科技创新平台、中试基地,加快创新成果的中试转化,为全区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持续提供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
转型示范区以智能制造产业园为核心,推动东风系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加速转型升级,承接世界500强零部件企业向中部转移发展机遇,提升本土零整比。
智造先行区以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为核心,以路特斯、中创新航等项目为聚光点,吸引一批配套零部件企业落户。
“数智”集聚区以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为核心,依托东软睿驰、亿咖通、中国电子等企业,推动智能汽车软件集聚发展,重点发展电动总成、智能座舱和汽车芯片。
《行动方案》提出,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将聚焦六大重点领域。三电系统加强动力电池及氢燃料电池、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的关键技术和产品自主研发突破。
《行动方案》还提出,推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提升本地产业链韧性,要完成六大主要任务。实施科技创新行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深化“车谷”与“光谷”双向联动,搭建汽车核心零部件供需对接平台,重点推动5G通信、人工智能、高精地图、车规级芯片、北斗导航等领域优势企业与整车企业构建联合技术开发、产品协作配套的良性创新生态。统筹考虑车谷、光谷、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汽车产业协同一体发展,带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优势互补。
深入对接京津冀、泛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围绕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设计、贸易投资、基础设施等多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支持零部件企业加大海外零部件配套市场拓展力度,跟随国内整车企业抱团“出海”投资,全面拓展整车配套、售后服务、特色改装等市场。
《行动方案》还明确, 深入贯彻落实武汉汽车制造和服务产业链“链长制”,做实“链长+链主+链创”机制,充分发挥“中国车谷”核心引领作用,带动“武襄十随”国家级汽车集群加快发展。引进国内外行业头部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等形式参与整合区内企业,培育全球百强的大型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集团。(图/文 张隽、蒋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