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杨琳
“开发园区土地面积占全市不到3%,实现了全市约43%的工业产值,其中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7%以上……”这是厦门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厦门火炬高新区”)亮丽的一份成绩单。
厦门火炬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国三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建区32年来,该区已成为厦门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创新创业主平台、“三高”(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集聚地及厦门产业链(群)主要载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一直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坚持“高”“新”的初心使命,不断闯和试,牢记干与创,推动创新“势能”向高质量发展“动能”转化。
在最新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中,厦门火炬高新区位列177个国家高新区的第11位,连续3年实现争先进位。评价结果显示,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创新经济贡献、数字经济发展、企业开放创新、企业研发投入力度等方面表现突出。
站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厦门火炬高新区正在朝着“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目标迈进。
厦门火炬高新区
华联电子工作人员在其展示中心介绍产品信息
厦门火炬石墨烯新材料专业孵化器
产学研用催开“创新花”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有效支持创新发展、加快关键技术落地生金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以此为导向,构建创新支撑体系。
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华联电子公司展厅的荣誉墙上,醒目的奖状是公司依靠科技创新走向高质量发展最有力的见证。
早在2004年,华联电子就启动了LED半导体照明的产学研用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在今年最新颁布的“2022年度厦门科学技术奖”中,华联电子联合多家单位共同研发的“高品质芯片级封装LED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荣获三等奖。
近日,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又有好消息传来,厦门福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同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温和压力条件下实现乙二醇合成”项目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榜单。该公司董事长朱常锋感慨道:“‘从0到1’,借力产学研用,福纳科技推动富勒烯从‘实验场’走向‘应用场’,助力我国在富勒烯这一高新技术领域走向世界前列。”
在刚刚闭幕的第31届大运会上,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科华数据为本届大运会提供了700余台不间断电源(UPS),保障活动供电需求。科华数据在电力电子核心技术领域深耕30多年,从面对国产电源技术不被认可等多重挑战的初创阶段,到现在引领国产UPS技术提升至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外垄断的局面,是不断致力于科技创新的结果。科华数据在科技创新方面硕果累累,“不间断电源”项目去年入选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而制造业单项冠军是我国制造业领域最具价值、最有含金量的至高荣誉之一,在业内被称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魅力”远不止于此,一个个产业链群开始加速崛起,将“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助推更多企业进入“新赛道”、勇闯“无人区”,厦门火炬高新区加强与嘉庚创新实验室、生物制品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合作,充分利用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优势,帮助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
同时,厦门火炬高新区聚焦新兴、重点产业发力。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新能源产业成为热点新兴产业。事实上,早在10年前,该区就已前瞻性布局新能源赛道。
近日,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鹭岛氢能(厦门)科技有限公司与嘉庚创新实验室合作研发的高性能兆瓦级PEM制氢装备上线,为厦门火炬高新区新能源产业版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生物医药领域,致善生物在去年成功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成为当年度厦门市唯一上榜企业。致善生物副总经理占伟说:“致善生物自2010年成立以来就坚持技术导向,专注于分子诊断领域,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保持紧密联系,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致力于打造‘体外诊断核心原材料+试剂+仪器+监测方案’的全产业链。”
技术创新已然成为公司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坚实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在厦门火炬高新区的全方位服务下,园区企业大胆闯与创,借助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东风”,实现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共赢,助力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厦门科技引领发展动能转换。
厦门软件园(三期 )
以“人才高地”托起“创新高地”
创新的根本是人才。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持续加码人才政策“含金量”:到厦门火炬高新区创业的海外留学生最高可获得5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就业的博士及硕士分别可获得一次性生活补贴8万或5万元……而这仅仅是厦门火炬高新区人才激励的措施之一。
为了让来厦人才能够享受高品质生活,厦门火炬高新区联合CCB建融家园共同打造9万多平方米的火炬嘉福人才公寓,这是厦门市首个大型人才公寓社区。为满足人才交通出行、健身娱乐多元化需求,嘉福人才公寓打造了20分钟生活圈,地铁、学校、健身广场、商场等生活配备设施一应俱全。
与此同时,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和开发人才潜能,厦门火炬高新区让产业人才可借助园区完善的育才体系实现技能提升:聆听大咖授课、定期“充电续航”、参加行业交流活动、走进生产一线学习优秀经验……
厦门火炬高新区还积极探索精准育才的新路子,通过平台赋能,加速人才培育速率,其与IBM共建“Watson Build创新中心”,为园区数字化人才培养赋能,截至目前已服务园区企业200余家,累计培训超千人次。
8月4日,“鹭创未来”海外创业大赛暨第六届中国厦门海外创业大赛(北美赛区)决赛拉开序幕,32个创业项目上演巅峰对决。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大赛共募集125个项目,涉及数字化信息、人工智能、创新药等领域。
从2017年至今,中国厦门海外创业大赛已走过6个年头,大赛赛区从硅谷拓展到北美、英国、新加坡、俄罗斯,累计吸引项目超900个,培育厦门市“双百计划”项目近百个,其中,2022年大赛引进的一名国际化人才新入选了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成为厦门海外引才的一张响亮名片。
赛会搭台是厦门火炬高新区招才引智的重要渠道。多年来,聚焦产业快速发展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以赛引才逐步走向国际化。
厦门火炬高新区针对留学人才建立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90%来厦创业留学人才聚集于此,广泛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此外,该区抢抓金砖创新基地带来的国际化人才和技术交流合作机遇,精心规划,逐步形成包括金砖未来创新园(软件园三期)、金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同翔高新城)、金砖智能制造孵化中心(新科广场)等在内的金砖产业人才载体矩阵。
“为提升全球引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我们将持续打造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峡两岸众创空间等载体,引进海峡院、中科院城环所、工研院等近20个重点研发平台,开启以产业平台为依托的招才引智创新探索。”厦门火炬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厦门火炬高新区加快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高地成效显著。
据统计,2022年厦门火炬高新区全年新增高层次人才537名,同比增长167.2%;区级财政兑现各类人才政策资金1.1亿元,同比增长24.8%。截至目前,园区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达3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达16万多名。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持续加码的高“含金量”人才政策体现在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工作之中,打造更优的人才生态,厦门火炬高新区一直在路上。
服务激活“创新泉”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一路走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努力营造助推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助力产业发展的专业环境。
在“科技创新”维度,厦门火炬高新区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各级各类高质量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水平孵化载体建设。
《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力度全市最高,规模以上国高企业可叠加享受市区两级奖励,单家最高奖励金额达65万元;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扶持比例和最高补贴金额实现翻倍;支持企业建设高质量创新平台,对获评“火炬创新研究院”的,最高可给予800万元补贴;鼓励企业申报专利奖,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
不少企业得益于厦门火炬高新区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与服务,实现从0到1的成长。
目前,厦门火炬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内的中材航特二期项目生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公司董事长林巍介绍,中材航特已研制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精确控制的先进CVD设备。产品将应用于航空航天、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和医疗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领域。
2019年,中材航特获得了来自厦门高新投(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的国有全资创投子公司,是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下属的二级国有创投)的第一笔支持资金,正是这笔资金,使企业在早期得以专注于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此外,厦门高新投还从政策指导、场地提供等多个层面给予中材航特发展支持。
同时,厦门火炬高新区还推出一种电子化支付凭证——火炬创新券,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助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运营水平。目前服务机构共有210家,可为园区企业提供法律、人才、财务、知识产权、技术质量创新等七大类807项创新服务事项。据了解,2023年以来,火炬创新券平台共促成737家企业购买1969项创新服务,合同总金额5894万元,火炬创新券优惠金额2373万元。
8月9日,厦门火炬高新区举办“火炬积分贷”金融产品发布暨银企对接会。 “火炬积分贷”是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具体应用, 也是深化“益企服务”的新举措。“火炬积分贷”全程网办,额度高、利率低、审批时效快,截至目前,已有30余家企业通过线上测额,获得预授信额度超1.5亿元。
“火炬积分贷”的出现,让科技企业和金融资本穿越鸿沟,“链”在了一起。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建立政银企对接工作机制,搭建火炬金融服务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推出厂易贷、税易贷和信易贷等系列惠企金融政策,不断提升园区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此外,在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厦门火炬高新区精心培育,推动形成规模效应。
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聚焦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率先探索并实施“一个专业孵化器+一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个协同创新院+一个产业园+一个产业投资基金”的“五个一”专业孵化服务模式,已成功打造火炬石墨烯、火炬物联网两个国家级专业孵化器,有效促进细分领域产业迅速发展。
多年来,火炬石墨烯孵化器聚焦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专业细分领域,根据企业全周期的成长需求,搭建了“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化”的梯度孵化体系,精准滴灌,提供完善的软硬件服务,培养出不少企业。
就在近日,厦门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孵化器有限公司与元能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签订共建新能源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协议,这一合作将整合火炬石墨烯与元能科技现有的设备资源及技术能力,打造省内新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填补厦门市乃至福建省专业化新能源材料检测与电池性能测试领域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空白,为新能源企业提供研发测试、锂电失效分析、电芯开发解决方案等服务。
良好的创新土壤与环境的创造需要长期浸润、久久为功。厦门火炬高新区32年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建成各类创新平台200多个,拥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孵化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在新时代浪潮中,厦门火炬高新区以创新引领未来发展之路,同园区企业强强联合,不断深化产学研用举措,不断优化创新服务、人才生态,激发园区创新力不断释放,让创新动能更加澎湃。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