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十而立 产业“追高逐新”
2023
07/20
14:59

三十而立 产业“追高逐新”

——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三十周年高质量发展路径解析

这里是企业的孵化之地,是人才的成长之地,是创新元素的汇聚之地。

1993年,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身——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立。彼时,在苏州南门朝南望去,一片稻田沃野里,蕴藏着勃勃生机;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奋斗,这片土地上产业聚、城乡美、居民乐,已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从三十年前的阡陌田园,到如今成为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主阵地”,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将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爬坡过坎、踔厉奋进,用科技创新和双招双引画出了产业“追高逐新”的上扬线。

起步:定位外向型经济,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创业如棋,识势者生,顺势者为,乘势者赢。

1990年4月,紧跟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脚步,彼时的吴县县委、县政府就成立了南区和西区两个指挥部,在苏州南城进行探索性和试验性的开发开放。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部署,也为3年后吴县经济开发区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吴中经开区管委会原副主任顾建明就是当时南区建设的亲历者。“开发区成立之前,吴县是以发展乡镇经济为主,虽然有部分实力较强的县属企业,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等方面依然有明显短板。”而设立经济开发区,就为系统性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高效的解决方案。

1993年11月,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批准下,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身——吴县经济开发区在大运河以南正式成立。作为自费建设的开发区,县委、县政府在银行的贷款支持下,持续投入经费,区域面积从1.6平方公里扩大到7.8平方公里,跟上了当时大开放、大开发的潮流,掀起了开发建设、全面招商的序幕。

视线来到大运河畔的某纺织印染企业,该企业在1996年就签约落地经开区,现已成长为国内外知名成衣品牌高价值布料的指定供应商。顾建明回忆,当时华东多地都对该企业递来“橄榄枝”,但老一辈的招商人用高效的服务和热忱的态度打动了客商。考察接待完,在赶往机场的路上,客商高管深感吴中诚意,将车停在马路边开了个小会,当即拍板将厂设在经开区,自此成就了地区和企业“双向奔赴”的一段佳话。

像纺织印染这样的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吴县经开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按照“项目建设以工业为主、资金利用以外资为主、产品销路以出口为主”的发展外向型经济思路,老一辈党员干部提出“抓住机遇搞建设,年年上个新台阶”的口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聚焦精密机械制造、电子及IT产业、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工艺服装服饰、新材料等领域,为开发区经济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截至2000年,吴县经济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达11.1亿元,年均增速21.5%;实现财政收入0.81亿元,年均增速达52%。其间,吴县经开区还获评“1999年度江苏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进开发区”,1200多家中外企业在这片热土上书写着发展、跨越和赶超的故事。

壮大:抢抓发展良机 招商选资“全面开花”

有了初创期奠定的产业根基,2001年后,借着撤市设区成立吴中区的契机,江苏省吴县经济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江苏省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特别是自2002年底,吴中区决定由经开区对城南、越溪、郭巷、横泾四个街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模式后,经开区的产业发展便有了更多“大展拳脚”的空间。

新世纪初,国际资本流动活跃、投资长三角前景看好。吴中经开区主动适应竞争激烈的招商引资环境,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等产业集聚基础,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优势,主动接受园区、高新区辐射,主攻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大项目的配套企业,并将其他开发区空缺或尚薄弱的项目作为引资重点,推动招商选资“全面开花”。

如今在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大放光彩”的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就是2008年扎根吴中经开区的。在周边完备的产业链带动下,科研人员纷至沓来,企业的硬件研发工作也有了丰沃土壤,交出了一张喜人的“成绩单”:企业产值从刚落户的1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30亿元,年度复合增长率超过30%,伺服器、高压变频器等业务已是全国第一。

成立于2006年的苏州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也是吴中经开区产业厚积薄发的真实写照。虽然已是全球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药物非临床研发测试机构,但当初在来到吴中经开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药明康德却专注研发,每年纳税仅有数百万元。吴中经开区招商局局长方针表示,经开区深知投入是为产出埋下的“伏笔”,便持续用服务“浇灌”这家高成长型企业,终于让药明康德开出“产业之花”,去年纳税突破4亿元。

领先再争先,登高再攀高。为推动产业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吴中经开区自2005年起着手建设了江苏吴中出口加工区、吴中科技园和吴淞江科技产业园三大高科技产业园区。江苏吴中出口加工区是首个设在省级开发区内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吴中科技园先后获得“全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15个国家、省级授牌;吴淞江科技产业园则肩负着经开区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的重要使命。

从2001年起至2012年,吴中经开区经济发展保持年平均40%左右的增长速度。2012年,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7亿元,比2000年增长26.6倍。同时,区域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变,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的结构比例更趋合理,吹响了接下来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转型:锚定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产业新高地

2012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吴中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在国家级新起点上,吴中经开区锚定跻身一流国家级经开区目标,以产城高度融合打响品牌,全力以赴打造城市发展新板块,建设现代产业新高地。

潮涌催人进,风好正扬帆。一路走来,吴中经开区的产业从稚嫩幼苗,长成了枝繁叶茂的挺拔大树。可时代在进步,转型是必然。为了跨出“舒适区”,经开区脚步稳健、目光笃定,明确了“3+3”的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产业特色化、集聚化发展,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精准招商“补链”产业集群——在爱信AW、美铝车轮、耐克森线缆、日铁住金等一批世界500强项目进驻带动下,吴中经开区先进制造业新领域进一步拓宽,工控设备、轨道交通、航空制造、汽车零部件、机器人技术、光电通信等一批高端新兴产业投资入驻。

产业载体“加码”项目建设——惠氏制药、伟创电气等跨国集团、上市公司“落子”吴淞江科技产业园;吴中出口加工区优化为综合保税区,浪潮智能、立讯精密等项目先后入驻,同时积极探索现代物流新模式;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开工建设,赛迪研究院、信通院、哈工大苏州研究院为经开区推进产业提档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改革创新“添彩”产业生态——经开区制定出台了高质量发展“1+10”政策意见,深入推进全链赋权审批、信用承诺制改革,创新企业服务组织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同时,晶瑞电材、赛腾股份等优质企业成功上市,电科院、科沃斯获评苏州市地标型企业。

“2年时间内我们就从一家百来人的小企业转型为超千人的创新型公司,宁德时代的投资,也让企业订单不愁、未来可期。”在时代新安副总经理蒋杰眼中,吴中经开区“给力”的服务正是公司业绩和规模突飞猛进的“秘籍”之一,在经开区的帮助下,新建研发办公楼、研发和生产车间的施工“按下快进键”,明年6月即可投产,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产品、储能系统产品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50万台,年产值达50亿元。

一组数字彰显了近年来经开区产业的深厚“内力”:2013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由301.7亿元提升至951.2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由515.2亿元提升至1714.9亿元,分别增长215%和232%;工业企业数量由3858家增至6400多家,上市企业数量由2家增至15家。吴中经开区也在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评排名实现从176名至25名的连年进位,跻身全国经开区第一方阵。

□苏报驻吴中区首席记者 陆宇其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