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咸阳高新区持续打造优质的服务体系、配套设施、政策保障,聚焦项目建设,及时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痛难点,实现“温情服务”,带给办事企业和群众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百名员工正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缝纫、熨烫、包装……整个车间里,“嗒嗒嗒”的电动缝纫机声此起彼伏,一片繁忙景象。
这是咸阳高新区陕西咸阳杜克普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日常。
“近几年,多亏了高新区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忙前忙后帮助我们协调处理各类问题,我们才能心无旁骛地经营好企业。”该公司总经理谭雪峰高兴地说。
杜克普生产车间
这是咸阳高新区打造务实管用的精准政策和创新创业新环境的缩影。
2022年,兑现政策资金23416万元,同比增长74%,协助企业争取各类奖补6938万元,同比增长17%;2023年,已出台新政策并列支近3亿元用于政策扶持……一组组数据,见证着高新区为优化营商环境所作出的努力。
惠企政策有“温度”,企业发展有“速度”。近两年来,咸阳高新区在产业招引、项目建设、创新创业等方面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共出台了近30项惠企政策,特别是2023年出台的重点工业企业三年培育计划,高新区拿出1.5亿元,从政策资金上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
除此之外,高新区以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为目标定位,布局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推动汽车产业化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同时,牵线搭桥科研院所与企业签订合作项目,突破了一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了78项新材料中试专利包成果转化协议,加快推进科研成果在高新区孵化、转化和产业化。
为了吸引企业落户,营造“留得住”营商环境,咸阳高新区做足了功课——全力打造“五个一”特色政务品牌,率先在全省推行“标准地+弹性年限”多元化土地共赢模式……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高新区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引资
延链补链
在区域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给人才聚集提供了创业就业条件
和小新一起来看
高新区企业人才的故事……
6月16日,暑气散去,微风送来阵阵清凉,在咸阳高新领航学校,一场暖心行动正在进行。
黄河轮胎橡胶有限公司向该校学生捐赠2500套午睡课椅,帮助解决孩子们的午休困难,这既是这家企业回馈咸阳的一段“插曲”,更是社会责任担当的完美诠释。
在中华西路咸阳黄河轮胎橡胶有限公司车间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安装轮毂、配密封圈、打气充胎,工人们一丝不苟完成装配线上每一道工序,一个个产品“走下”生产线,进入特种实心轮胎耐久性能试验机,在高速运转的机轮上进行出厂前最后的“体检”。
工人从生产线上卸下轮胎。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石 摄
从供给国内到赚取外汇,扎根咸阳30余年的“黄河轮胎”实现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
1992年,咸阳黄河轮胎橡胶有限公司在西橡十字附近投资建厂,占地11亩,员工20多人,为煤矿支架搬运车生产特种充填轮胎,年产值五千多万元。
“高新区的蓬勃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第二次契机。”咸阳黄河轮胎橡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卓说,2012年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牵头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建成如今占地30多亩的厂区,拥有员工106人,实现年产值近1.2亿元,翻了一番。
一件往事让席卓印象深刻。2022年企业要扩大规模,计划再次征地建设厂房。
2022年中秋,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放弃假期到企业调研,召开专项会议研究解决用地问题,由专人提供一对一服务,不到五个工作日就将土地、环评等相关手续办理完毕。
占地181亩的新厂房建设如火如荼,2024年底可建成投产。
席卓说,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有困难尽管说”的暖心承诺给了企业发展最大的底气。
相较于席卓对营商环境的关心,企业生产负责人周川川更在意产品科技含量的提升。
“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是大势所趋,提升科技含量是必由之路,我们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周川川说,去年开始公司重新规划产品定位,为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搭建自动化生产线,采用信息化管理软件为融合发展创造条件。
在市科技局牵线搭桥下,咸阳黄河轮胎橡胶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通过实施“胎联网”项目,给轮胎装上芯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数据可以实时交互传输,便于企业实时了解载荷、温度、产品运行时间等信息,尤其是在矿井下,实现数据跟踪,安全系数更高。
从咸阳起步,历经30年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如今国内大型机械化采煤无轨辅助式运输车大都留下了“黄河”印记。
路况不同轮胎花纹设计规格不一样,必须根据客户需求研发设计。对于即将召开的咸阳市第二届人才兴咸大会,“黄河轮胎”满怀期待,盼着在本次大会上能够结识具备高分子材料研发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做服务,为科技支撑“穿针引线”;企业彰显社会担当,在发展道路上奋力前行,这是“黄河”轮胎滚动30余载的前行“密码”。
研发人员260名,博士8人,硕士79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省级人才2人,咸阳市中青年领军人才6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和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团队各1个……在咸阳市一系列人才政策的支持下,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公司科研人员规模和素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3年参与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20项,获授权专利50余件,一大批新技术新成果转化落地,带动了企业经营业绩持续向好,2022年营业收入突破5亿元,企业营收和利润保持了稳步增长。
工作人员正在车间忙碌。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高强 摄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科学至上”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追求卓越”的发展之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是坚持人才兴企的举措,在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基础上,为人才干事创业建平台、上条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时出台多项激励措施。
“在咸阳市一系列人才政策指引下,我们公司提出了‘1121人才战略’,组建10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10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引进20名博士和100名优秀硕士。”咸阳市科技大使、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晓强自信地说。
从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到不断推出新品上市,从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到搭建科技项目人才平台,2022年在研重点项目50余项,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首次超过了9%。随着公司研发能力和生产条件建设持续推进,企业形象焕然一新,HSE治理水平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同时,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还出台了系列科研激励和创新团队支持举措,科技人员分享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的正向激励机制效果明显。
截至目前,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相继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务院国资委打造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等平台或称号,企业影响力持续提升,如今已形成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人才成长渠道畅通,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根基不断夯实,引领企业走上行稳致远的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