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产业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顺、融资环境较差等问题,甘肃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酒泉经开区”),2020年被退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序列,成为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批被“国家队”除名的案例。三年来,酒泉经开区痛定思痛,锐意改革,以全产业链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和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为抓手,区内各类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在“双碳”目标下,酒泉经开区如何重新站上新风口?《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进行深入调研。
兴衰皆因新能源
甘肃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基地。其中风力发电可开发量6000万千瓦,光伏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酒泉经开区所在的河西走廊。目前,甘肃已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张掖、金昌、武威、酒泉4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
记者近期走访酒泉经开区,看到塔吊林立的工地、机器轰鸣的厂房车间,多个新能源装备制造重点项目正开工建设,不少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下半年。
看着再度红火起来的园区,酒泉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张宏军想起了十余年前的盛况。当时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开始建设,酒泉经开区迎来第一波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阶段。
“那时候戈壁滩上风机一个接着一个立了起来,光伏板也是成片落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张宏军说,很多新能源企业主动前来要求落户园区,巅峰时期,区内工业总产值达270亿元。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酒泉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能源狂飙突击的背后,潜藏产业发展危机。受甘肃本地经济发展因素制约,加上新能源固有的波动性、间歇性特点,新能源本地消纳远不及装机速度。在新能源外送方面,甘肃当时也仅有一条±800千伏祁韶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配套的调峰电源、储能设施都处在建设起步阶段,新能源外送能力远不及预期,包括甘肃在内的西北新能源大省纷纷出现“弃风”“弃光”现象。
2016年,国家建立风电投资监测预警机制,引导企业理性投资,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甘肃成为新能源投资红色预警省份之一。新能源行业投资受限,酒泉经开区的工业总产值跌至最高峰时的1/7。2020年1月,商务部发布了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的综合和单项考核排名情况,酒泉经开区由于连续两年排在倒数后5名,被予以退出国家级经开区序列。
全产业招商强健产业“筋骨”
2020年,我国正式提出“双碳”目标,全国新能源产业迎来新一轮爆发期。甘肃省抢抓“双碳”机遇,将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列为全省绿色生态产业重点支持,打造千亿级产业链。作为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市同样奋起直追,希望在这一轮机遇中重塑产业优势。面对新机遇,酒泉经开区如何重启新赛道,避免重蹈覆辙?
受访当地干部表示,被“摘牌”始料未及,但对于经开区的长远发展也是好事。反思、整改,以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全部暴露了出来。酒泉市委、市政府邀请专家和业内人士组织大讨论,从体制机制、财政金融、产业方向、干部作风等方面入手,梳理出大小问题几十个,逐个制定改进措施和配套政策。
张宏军介绍,上一轮政策红利下,新能源装备一业独大,但纵观整个酒泉经开区产业结构,缺乏基本产业链布局,定位不清,缺少规划。看起来红红火火,实际上大部分落户企业主要从事组装,而风机、光伏面板、储能等核心设备和零部件两头在外,开发区内缺乏核心产业。一旦市场波动,这些轻资产企业可以随时“打包”撤走。
经过反思整改,酒泉经开区加强了顶层设计,明确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数据信息、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着力做强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六大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日月重工(甘肃)有限公司是国内风力发电领域关键设备的头部供应商,主要从事球墨铸铁大型风电铸件的设计研发和生产销售,这也是酒泉经开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企业2022年开工建设,目前一期投资12.3亿元、年产10万吨大型铸造及精加工生产线已经投入生产,远期还将建设二期项目,总投资近40亿元。
公司总经理韩松表示,企业过去主要在浙江宁波生产,来到酒泉经开区开辟新市场,除了看重当地的土地、电价、新能源指标等成本要素低的优势外,更看重当地的产业配套能力。
韩松说,近年来国内风机制造技术不断提高,单个风机功率可达7兆瓦,也带动了风机零部件不断向大型化发展。酒泉本地风光资源富集,地处西北区域中间位置,除了给甘肃本地配套关键设备,还可辐射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区。
“离我们最近的风机总装厂只有不到50米,说句玩笑话,它明天要装配,今晚配送都来得及。”韩松告诉记者,这让双方都节约了很大物流成本。
记者在酒泉经开区走访多家新能源装备企业了解到,目前区内风电涉及的发动机、轮毂、叶片、塔筒、锚栓、齿轮箱等主要装备制造环节已基本配齐;光伏发电涉及的切片、组件、逆变器、支架等下游环节初步引进落地;储能设备的电池成套设备制造、共享电站建设也具备一定规模。
酒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鲁强介绍,目前区内陆地风电产业链在国内集聚度位居前列,主要部件均能就近配齐,整机项目的配套能力已达1300万千瓦。2022年,“甘肃省酒泉市全产业链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被列入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
从省级层面来看,近年来,甘肃省持续加强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和储能设施建设,持续加强新能源外送和本地消纳,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目前,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陇电入鲁工程)已于今年开工建设,未来还将建设陇电入浙、陇电入沪工程;张掖、酒泉多个抽水蓄能和配套火电项目稳步推进;庆阳国家“东数西算”算力枢纽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这些大型项目的规划、落地使全省新能源消纳利用的生态系统更加完善,也为酒泉经开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内外并重,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步入良性发展快车道。”鲁强说。
中节能(甘肃)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玉门昌马风光互补发电项目。记者 范培珅 摄
“龟兔赛跑”提升服务效能
在酒泉经开区的政务服务大厅里,大屏幕上滚动展示着园区内各个项目进展情况。引人注目的是,每个项目后面,有的缀着一只奔跑的小兔子图标,有的是一只缓慢移动的小乌龟。这个被工作人员称为“龟兔赛跑”的榜单,展现的是经开区各个业务部门所负责项目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进度。谁负责的项目进度快,就标上一只兔子,反之就标上一只乌龟以示警告。
鲁强认为,经开区管委会首先是管理服务机构,大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基础。“龟兔赛跑”成绩单看似“内卷”,实则是为了更好推行“放管服”,为园区企业服务。
据统计,2020年前后,酒泉先后两次下放90项经济管理审批事项和48项事中事后监管事项,赋予经开区县一级和部分市级审批权限,实现从项目备案到开工建设“一站式、全流程、不出园”。经开区建立10多个服务类“中介服务超市”,完成园区文物、林业、交通、能评、水评等区域集中评价,企业开办时间大大缩短。
在此基础上,酒泉经开区以转换用人机制、释放发展活力为目标,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精简机构,精编人员。“以前的科长、处长们现在都是业务经理。”张宏军告诉记者,管委会干部实行绩效薪酬,行政办事效率大为提高,过去经济工作是一两个部门的事,现在则是全员抓。
东旭集团酒泉硅碳产业园项目总经理陆继波等企业负责人介绍,在园区,企业当年落户、建设、投产的例子有很多,园区政府保姆式服务,每个环节都有干部包抓。标准化厂房的建设,让不少中小企业直接“拎包入住”,企业家感到“宾至如归”。
各项改革激发经济活力,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酒泉经开区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亿元,同比增长53.8%;固定资产投资5.9亿元,同比增长51%,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记者 宋常青 王铭禹 任延昕 兰州报道)
责编:齐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