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元月第一天,中山招商引资迎来历史性突破——
1月1日,中山市人民政府与明阳集团举行简约而不失隆重的签约仪式,宣告明阳集团150亿元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花落中山。
“今天是元旦,我们在奋斗中迎来美好的2023年,实现招商引资的‘开门红’。我代表市党政班子、全市人民,感谢张传卫董事长和明阳人扎根中山大发展!”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这次与明阳集团签约,是中山贯彻落实省委“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部署要求,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的实际行动;150亿元的制造业投资,是中山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在当前拼经济的背景下尤其难能可贵。
2023年1月1日,中山市政府与明阳集团举行签约仪式。余兆宇摄影
一年多来,坚守制造业当家、制造业强市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腾出高质量发展空间,坚定不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用心用情、无私高效服务企业,支持明阳等优秀本土企业增资扩产、迈向一流,同时吸引了大量的高端项目投资落户中山,“中山制造”迎来发展的关键期。
站在2023年回望,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山制造,“上天入地”可能是最“炫酷”的一个——
2022年2月,中山企业合胜金属研发制造的“火种灯”“丙烷火炬”,一路为奥运圣火传递护航,“引亮”了整个北京冬奥会的主会场;
6月,在神舟飞船遨游宇宙时,中山太力集团研制的真空压缩袋第14次进入太空;随后,中山生产的格兰仕航天微波炉入驻“天宫”空间站,为航天员一日三餐保驾护航;
11月,环视“卡塔尔世界杯”周边的星级酒店、商业项目、城市基础设施,中山灯饰企业华艺照明提供的照明灯光无处不在;
12月,返航后“第一坐”,依然是“中山造”。中山企业坐感科技为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3名乘组航天员提供“护航椅”,协助他们实现“重力再适应”。
站在2023年回望,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山制造,“增资扩产”可能是最实在的一个——
中山聚和化学有限公司产值预计提升20倍,中山中力实业有限公司产值预计提升近30倍,新兆威医美智能智造产业园内企业产值预计提升35倍……
截至今年11月底,中山已经通过“工改”服务超100家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投资总额超100亿元。
站在2023年回望,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山制造,“效能提速”可能是最明显的一个——
一家企业如果想在中山开办,需要花多久?今年的中山给出的回答是:平均1个工作日。
企业建设项目在中山从摘牌到动工需要多久?今年中山给出的答案是:最快8分钟实现“拿地即动工”。
从数次“登天”到走进冬奥会、世界杯,中山制造“上天入地”靠的是什么?依靠厚实的制造业基础,依靠扎实的暖企助企服务。
2022年,是中山制造抢抓机遇、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山服务企业、行政改革的关键一年。
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中山市委、市政府一再将企业、企业家摆到“C”位,于2022年12月19日召开的中山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月1日,郭文海寄语明阳集团以此为新起点,当好中山“新十大舰队”的旗舰,舞动中山新能源产业的龙头,牵引带动中山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贴身服务、铁腕改革”为中山制造撑起新“脊梁”,相信未来,“十大舰队”将再扬帆起航。
为企业“解渴”
【关键词:增资扩产】
“明阳是中山的企业,也是世界的企业,是从中山走向世界的企业。我们一定要感恩奋进,回报中山这片土地!”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在签约仪式上动情地表示。
就在上周,郭文海带领市四套班子到明阳现场办公,吹响了明阳向世界500强进发的冲锋号,这让张传卫备受鼓舞。当天下午,明阳集团召开高层战略安排会,谋划做好“根植中山总部”和“做大产业投资”两篇文章。明阳希望通过实实在在的150亿元投资,在中山打造创新研发、全球运营“两总部”和光伏、氢能、双碳“三园区”,形成支撑中山新能源装备制造的新支柱,激发产业集群对人才、创新、资本的拉动效应,向中山、广东交上一份优异答卷。
30年前手握不到一万块钱南下创业的张传卫,再一次将下一个十年的重大布局放在了中山。早在2022年2月23日,明阳集团总部项目在火炬开发区打下了第一根桩基,身为董事长的张传卫在动工仪式上百感交集:“我们在中山从1万元起步,到今天销售收入过700亿、资产近千亿,这说明这块土壤是肥沃的,是可以培育大企业、大产业的。”
张传卫的信心来自他的所见所得,和今昔对比。
2021年10月底,张传卫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见到了刚刚履新中山市委书记的郭文海,直言不讳地提到了企业增资扩产的用地难题。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中山用全市首宗“混合产业用地”实现机制突破,解决了困扰明阳集团十年之久的总部用地难题。今年7月,明阳智能全球存托凭证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冲刺“千亿明阳”的目标更进一步。
“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是最好的招商引资。”一年来,郭文海在多个场合强调了服务本土企业增资扩产的重要性。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增资扩产是中山发展经济风险最小、最有把握且最熟悉的道路。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个道理,韩信懂,邓艾懂,中山的企业家们也懂。
但在这条直线上,却有着一个看似无法突破的关隘:土地空间。
“中山很多企业增资扩产的意愿都很强烈,可惜没有地。”中山市金莱制衣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陆原艺为同行们表达了心声。
熟悉《三国志》系列游戏的玩家,必然对战略大地图上突破间道、浅濑和栈道的“难所行军”技能不会陌生。中国军事史上,从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到邓艾“偷渡阴平,直取蜀汉”,再到红军长征时“翻雪山,过草地”,优秀的军事家总能在困境中“击一点而破全局”,实现战略的突破与大逆转。
回到城市发展上,中山今天所面临的“难所”,是土地空间瓶颈;而中山“行军”的突破口,落在了“工改”与企业增资扩产上。
2022年1月4日,中山高规格召开工作动员会,吹响攻坚村镇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的号角。一年来,中山全市平均每天拆除整理近35亩低效工业用地,面积近三个半足球场。当前,中山已整备出来的近1.3万亩工业用地,为企业发展“解渴”;企业以增资扩产的增量,为中山高质量发展“解渴”。
2022年1-10月,中山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6%,项目落地带动工业投资“量”“速”提升。另据市“工改”指挥部统计,“工改”推行后,全市今年已有近300家企业被安置腾挪。这些企业已经,或将进入配有高标准厂房的高端产业园,进一步腾飞。
下定决心实施“工改”后,中山聚和化学有限公司产值预计提升20倍,中山中力实业有限公司产值预计提升近30倍,新兆威医美智能智造产业园内企业产值预计提升35倍……截至今年11月底,中山已经通过“工改”服务超100家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投资总额超100亿元。
“苏州过后无艇搭。”战略突破的关键时间点,稍纵即逝。中山政企的勇气与决心,是突破的决定性因素。
越过“关隘”,中山制造才能闯向新世界。
当一个实实在在的“店小二”
【关键词:效能提速】
“请我们的干部们起立,向企业家们致敬!”
2022年11月1日的中山市政府会议中心高朋满座,掌声不绝,近50位中山企业家应邀参加首届“中山企业家日”的启动仪式。对标珠江口对岸的深圳,中山给了企业同样的仪式感和归属感。
当然,一座城市对企业的重视,不能止步于某一天的仪式感。
2021年10月29日,为了回应企业在企业家大会上提出的成立“行走的办公室”“马上办办公室”诉求,中山用4天时间,建立了一套7×24小时企业诉求“马上办”响应工作机制。
一年后,“马上办”服务机制获得了99.99%的企业满意度,企业诉求平均处理时长仅0.9天。
帮助、服务企业,尊重、呵护企业家,在这一年来已经成为中山各级政府人员涉企工作的原则之一,无论身居何职,在企业面前都是“店小二”。
以明阳集团本次签约的项目为例。连日来,市委、市政府与明阳集团紧锣密鼓对接,事无巨细地沟通洽谈项目合作,直至元旦节当天中午两点半,双方正式达成共识,随即进行签约。明阳集团将在中山投资建设十条全球第三代异质结太阳能发电装备智能生产线、智能电气及氢能产业园一期、双碳经济产业园一期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建设期5年,达产产值400亿元。
这种思想靠拢企业的大转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服务企业效率的变化。对于企业和项目而言,节省时间是最直接、最实在的红利。
一家企业如果想在中山开办,需要多久?今年的中山给出的回答是:平均1个工作日。
2022年6月27日下午,中山市二熹货物运输有限公司办事人员梁金玲从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高培鹏手中接过了“一照通行”证照,这距离她在网上申请证照,仅仅过去1个小时。
自中山推行商事登记“一照通行”改革后,在中山开办企业的流程平均只用一个工作日就能在网上100%走完。
企业建设项目在中山从摘牌到动工需要多久?中山的答案是:最快8分钟,“拿地即动工”。
2022年10月26日,港口镇溢进高档烘焙器皿项目成功摘牌,仅仅是烧开一壶水的工夫,该项目就走完了开工前的全部流程,破土动工。
在此项目落地之前,中山早已将冗杂的审批流程“打包”处理,以预受理机制分利用土地出让公告从发布到成交约30天的“空档期”,提前对成交后的6个审批环节进行预审,缩短审批时限。如今,“拿地即动工”已经成为中山的一种常态。
浮于脑海中的服务思想,已然化成全市上下同心遵循的服务机制。
“我深深感受到,中山营商环境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广东毅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山市工商联主席张燕航最直接的体会。
中山东部的火炬开发区,在广东万颗子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万颗子”)的生产车间内,一批批智能控制器从生产线上整装待发,产品远销全球160余个国家及地区。投产近一年,公司产值已经突破10亿元。
“‘火炬速度’让我刮目相看!” 万颗子常务副总经理张福强介绍,项目签约以来,火炬工业集团招商办工作人员全程跟进各类手续问题,协调解决了生产厂址、竣工验收前安装设备、后勤服务等问题,短短两个月内,万颗子智控科技项目就从前期洽谈快进到实施落地,并以最快的时间实现企业上规。
投产一年,产值十亿,企业的成长是火炬开发区一流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也是火炬开发区服务效能提升的有力证明。
火炬开发区政企座谈会上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要做有技术含量的‘店小二’,做能解决问题的‘店小二’。”有这样的服务理念,我们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家愿意在这里扎根发展,国家级高新区这家“店”,就一定可以门庭若市。
中山西部的小榄镇,在2022年12月上旬派出了代表赴深圳考察。去年12月8日,在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袁俊再一次见到了来自中山小榄的“老朋友”。这天距离他的企业签约落户小榄,刚过去不到三个月。
三个月前来到小榄时,受到热情欢迎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在项目签约仪式上,袁俊表达了对小榄镇行政效率的感慨:“整个项目推进很快,可以看出小榄镇党委、政府非常高效、务实。”从双方有意到拍板落户,东莞市嘉钦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小榄镇,仅仅用时20多天。
“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这句充满时代感的口号在今天仍然非常具有启发性。与四十多年前不同的是,今天在市场活动中对时间与效率的强调,不仅局限于一种昂扬勃发的锐意,更在于政企的深度互动与产业的长远布局。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车间”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
时代总是会淘汰那些应该被淘汰的,留下那些渴望被留下的。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车间。”数字化转型是一场去中层化的“透明之旅”,势必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阻力。
从今年开始,中山市财政5年要拿出50亿元全方位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中山千家万企中,2900多家企业听了“数字化转型政策走进产业集群”宣读团开展的100场政策宣讲及培训,超过540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始在数字化上投钱投人投精力。
再把时间轴拉长一点,这个制造业城市已经有20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率先走入数字化激流中。
他们中的佼佼者可以拿到现金奖励。每一年,都将有10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瓜分5000万元,15个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每个可以拿到200万元,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每个也可以拿到100万元。
完美(中国)有限公司是这场潮流中的“先行者”之一。在完美华南基地智能制造车间,平均1秒钟就能出产1支芦荟胶。而在这背后,是一场供应链全方位的升级战。
在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完美公司副总裁颜建章曾遇到了三个发愁的问题,而这也是大多数传统制造业转型所面临的共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公司内部员工对数字化的认知有分歧,有人认为是智能制造,有人认为是线上营销。第二个问题,是数字化转型路径不清晰,单一环节的推进导致系统不互通。第三个问题,是兼通业务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足。
如何解决?其实这三个问题都折射出了一个核心——转型升级,并非是单一环节的数字化,而是整个产业链的数智化。于是,从2017年到2021年,完美公司下定决心,陆续投入四亿多元,从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进行了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构建了业务流程一体化、供应链高效协同的智能化管理体系。
惟变所出,万变不从。
坚持技术创新,是完美公司从一家传统美妆产业,转身成为数字化示范工厂,并成为市场上的“常胜将军”的秘诀。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完美公司的运营成本下降3.6%,产品不良率下降35.6%,人均产值较转型之前提升46%。
放眼中山,如同完美公司一样早早觉醒的“改革者”,已经大刀阔斧地展开了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但产业数字化革命,技术支撑是绕不开的关键词,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必然离不开一套“合体合身”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而在制造业行业中,企业智能转型有一大痛点——产品有一定的更新迭代频率,一旦产品发生更替,就需要重新定制机器。那么,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生产需求,哪怕是同一家企业也有产品迭代的需求,如何为他们量身打造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广东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探索出的“数字密码”,也许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针对产品迭代需求,鑫光智能将方案从底层的运作流程,延伸到中层的软件平台支撑与设备支撑,再到顶层的整体规划设计,三层有序地运转,覆盖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而对于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鑫光智能依赖70%的技术储备,能够在需要时直接写出解决方案;20%的成熟技术转移贯穿了历史运用场景,10%的技术边界使得研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而这也成为解决企业转型升级痛点的一把“钥匙”。
最为关键的点,被鑫光智能总裁付明涛一语道破,“技术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其中可能要经历无数次失败的尝试。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希望。”
而对于今日之中山而言,更是如此。今年,中山接过建设省级改革实验区的历史性一棒,当时代的春风再次吹拂这片改革沃土,中山当如何把握机遇?产业数字化革命,必然是其中的应有之义,这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能有新的希望。
【一年来中山制造大事记】
2022年1月4日,高规格召开工作动员会,吹响攻坚村镇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的号角。
2022年1月28日,出台新政,支持工业用地进行控规调整,最大限度挖掘存量工业用地潜力。
2022年2月15日,集中发布16项惠企政策,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吹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号角。
2022年3月30日,港口三林生活家项目用时11分钟创下“拿地即动工”新纪录。
2022年6月18日,中山市政府与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九大领域开展合作。
2022年7月,广东省委深改委正式对外发布:广东省部署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2022年8月8日,中山市投资促进局揭牌,开辟招商引资新战线。
2022年9月9日,中山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审议《中山市意向供地增资扩产项目准入及审议工作规则(试行)》等政策,强调要把增资扩产项目审批权下放镇街,在经济主战场上发挥好“群狼效应”。
2022年11月1日,高规格举行中山企业家日启动仪式暨企业家座谈会,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广大企业家致以崇高敬意。
截至2022年12月,全市平均每天拆除整理近35亩低效工业用地,面积近三个半足球场。
2023年1月1日,中山市人民政府与明阳集团举行签约仪式,宣告明阳集团150亿元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花落中山。
【策划】龚晶
【统筹】罗丽娟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瀚 曾艳春 杨慧荣 苏芷妍 罗丽娟 见习记者 陈少宏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李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