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青岛蓝谷莱青路以西、鹤山路以北,可以看到,“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已经完成主体结构,整体建设正加速推进。该项目占地981亩,总投资约100亿元,园区建成后预计5年内实现产值100亿元。
“项目一期工程将按照‘产业定位精细、标准化设计、订单式开发’的模式,高标准建设生产厂房、中试研发车间和公共配套设施,将于今年12月达到交付使用条件,届时将打造集研发生产、海洋生物公共服务平台、服务配套于一体的海洋生物特色产业园区。”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项目负责人刘新昌介绍说。这个以海洋生物产业为特色的园区,正是青岛蓝谷今年重点布局的四大产业板块之一。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根基。作为首个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今年以来,青岛蓝谷紧紧围绕青岛市24条产业链,结合蓝谷优势资源,明确产业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规划,确定了海洋高技术服务、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3个新兴产业,海洋文旅、涉海总部经济2个特色产业的“3+2”产业体系。
根据调整后的产业规划,蓝谷布局了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鳌山卫片区、温泉片区)、海洋信息四大千亩产业园区,成立建设运行指挥部,按照一个园区一个产业定位、一个规划引领、一名领导担任园长、一个平台公司开发建设、一个事业部跟进招商、一批科研院所科技赋能、一只产业基金助力、一套招商政策支持“八个一”原则,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以“亩产效益”为标准,明确项目入园门槛,举全局之力进行片区化打造、饱和式投入、专业化招商、特色化发展,促进产业发展迅速起势。
四大产业板块的同步推进,正强力引导蓝谷海洋产业重构,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实现高能级突破发展。截至目前,青岛蓝谷海洋生物产业园已启动建设,一期国家药监局海洋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等十几个项目拟签约入驻;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园鳌山卫园区,已引进电建三科研基地等4个项目;海洋信息产业园正推进与国实集团深入合作。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今年以来,围绕“3+2”产业体系,青岛蓝谷出台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组建了5个事业部,制作出台产业链招商图谱,大力引进和培养产业链“链主”企业,按照“链主”企业提出的上下游企业清单,由各产业事业部进行协同招商,推进集群式招商发展。
“在项目招引的同时,蓝谷从空间、政策、营商环境等方面为项目落地提供全要素保障,通过基金投资、事业部服务跟进,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速落地。”青岛蓝谷管理局科技创新和投资促进部部长刘玉龙表示。
今年相关数据显示,青岛蓝谷新签约总投资394亿元的重点项目20个;推动青岛海上试验场等18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100%;推动中船重工725所二期、琛蓝生物等19个已签约项目尽快启动开工,推动大洋钻探船北部码头、青啤科技研发中心等23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
9月的疫情短暂打乱了这座城市奔跑的节奏,却阻碍不了他勇毅前行的脚步。在即墨本土疫情持续向好形势下,蓝谷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高效统筹抓好防疫、经济、安全3个领域任务,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进蓝谷全域范围内企事业单位、建设工程复工复产,区域内在建项目短时间内实现100%复工。(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肖芳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