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打造外商投资首选地,超过6万家外企在上海投资兴业
2022
08/31
09:53

图说:士卓曼集团的首席运营官塞巴斯蒂安·罗奇致辞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前两天,在上海莘庄工业区内,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士卓曼集团投下12亿元人民币,开工建设士卓曼(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高端种植体产业化项目。这是该国际口腔医疗界巨头在中国首个生产、培训与创新一体化的基地,也是去年首次参展进博会的“开花结果”。

图说:项目规划蓝图

士卓曼集团加码投资上海的背后,是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对上海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更是上海经济韧性、活力和潜力的生动写照。截至目前,超过6万家外资企业在上海投资兴业、蓬勃发展,与上海经济共同成长。

打好“进博牌”,发展信心不变

进博会是上海吸引外资的一张“王牌”。历年来,多家参展企业在沪新设外资项目,或对已经在沪投资的项目实施增资扩资,成为上海和外企“双向奔赴”的最佳例证。

“亚太地区是士卓曼集团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场,中国是士卓曼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远隔重洋,士卓曼集团首席运营官塞巴斯蒂安·罗奇从瑞士总部发来的致辞掷地有声,充满着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作为士卓曼集团在中国投资的首个高端种植体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分二期建设,总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约12亿元,年产值约14亿元。正式投产后,有望创造1000个就业岗位,年均贡献约2亿元税收。

士卓曼在上海加大投资的信心和底气,很大部分来自于进博会。去年11月,首次参展进博会的士卓曼,针对中国口腔行业的空白点,带来种植外科、修复治疗、正畸矫正等一系列产品和技术,在一番投石问路之后,对“中国口味”有了更清晰的判断。

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今年7月,葛兰素史克旗下的消费健康业务完成分拆,独立出来的赫力昂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跨国消费保健品公司。这段时间,赫力昂(中国)公司正忙着为扎根上海作更多布局,包括完成在临港新片区的公司注册,同时加速新品研发,加码中国本土的创新能力。

赫力昂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总经理顾海英说:“中国市场被总部圈定为全球两大‘必赢市场’之一,全球CEO麦博睿前不久与上海团队连线时曾反复强调,对中国业务单元的信心和支持不会变。”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上海利用外资仍然保持正增长,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20亿美元。

抓好“领头羊”,提升总部经济

上海也保持着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城市的地位。来自市商务委的统计显示,截至7月底,全市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63家,外资研发中心518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3000亿美元。抓好外资“领头羊”,对上海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得斯威是丹麦哥本哈根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为全球客户提供空运、海运、陆运及仓储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位居全球货运行业前三名。今年6月,该公司做出一个决定,将中国区总部升级为亚太区总部,把上海作为“桥头堡”,更高效地统管亚太区的物流业务。上海得斯威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曹滨惠告诉记者,得斯威在中国投资注册了四家企业,均在上海,除了提升总部能级,年内得斯威还将投资3亿元人民在长三角地区筹建新的仓储物流公司。

同样是看好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机遇,进入中国17年后,德国企业爱达克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内设立了亚洲区总部。爱达克中国CEO武中文说,爱达克中国已经成为爱达克集团除德国以外的全球第二大子公司,中国市场是企业未来10年发展的重点,将加大在亚洲区尤其是中国的投入和产出,“相信我们未来在中国的发展还会‘再添一把火’” 。

数月前,戴森也将地区总部设在上海。戴森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黄绍捷则表示,未来两年内,戴森将继续在中国投资1亿英镑(约合8.7亿元人民币)用于本地化生产,同时不断在中国推出最新产品和领先科技的全球首发。“我们相信上海是一片受到外商投资青睐的热土,我们也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上海的明天会更美好。”

对外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上海始终把吸引外资作为扩大开放重中之重的工作,率先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下一步,上海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打造新时代外商投资首选地、高质量外资集聚地。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