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南宁国际铁路港,一列满载机械配件等货物的中越跨境班列正在办理通关手续,24小时之后,这趟班列的货物就会到达越南河内,进入东盟市场。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双边贸易总额从不足8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6800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85倍,中国和东盟历史性地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创造了国际区域合作的典范,双方产业承接的梯次性和互补性不断增强,经贸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不断走深走实。
从手拿肩挑到立体交通的时代跨越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启对话进程,揭开了中国—东盟合作的序幕。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不断深化,双方合作共赢的发展红利不断释放,双边产品、服务贸易高速增长,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树立了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惠及地区内20多亿人民。
广西与东盟陆海相连,是面向东盟开发开放的前沿。在广西东兴,满载着火龙果、菠萝蜜和泰国榴莲的集装箱货车从越南芒街口岸有序进入中国境内,在北仑河二桥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经东兴海关检疫后迅速通关。这些水果通过专业的冷链运输,很快就会出现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商超中。
“30年前东兴只能通过互市贸易进口越南水果,边民们手拿肩挑,品种很少,而且只能在本地销售,形成不了规模。”在东兴口岸附近做了20多年贸易生意的李仕仁感慨道,这些年随着物流、仓储、金融等配套服务不断完善,从前挑担子在路边摆摊的商人纷纷开起了自己的店铺,通过网络将来自东盟的水果和其他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开放带动创造了新的合作契机,互联互通的优化升级见证了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蓬勃发展。
广西北部湾港是中国西部面向东盟最近的出海口,这里“一湾相挽十一国”,是中国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港,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北部湾港钦州港区内,集装箱一望无边,海面上定期班轮来回穿梭是中国—东盟区域发展蹄疾步稳的生动例证。就在30年前,钦州港尚未奠基,港区所在地没有像样的道路,亿吨大港的蓝图还停留在规划之中。
而如今,北部湾港有生产性泊位27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9个,设计吞吐能力28300万吨。集装箱航线54条,其中东盟航线21条,远洋航线3条。甘肃、宁夏、四川、湖南等10个省份的70多个铁路站点发出的货物通过铁海联运班列运抵这里,再通过50多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发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港口。北部湾港已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要航运枢纽之一。
广西沿海铁路公司钦州车务段副段长黄光辉介绍,位于北部湾港的钦州港东站从以前只有3条股道、2名员工的偏远小站,发展成现在拥有12条股道、120多名职工、每天开行的铁海联运班列达10列以上的多式联运枢纽站,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货物运输品类已超过500类。
数据显示,上半年,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73亿吨、增长2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60.79万标箱、增长22%,增幅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
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开展工程承包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接近3500亿美元。双方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中泰铁路,以及中新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印尼“两国双园”和中马“两国双园”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实施,互联互通不断加速。
从产能合作到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28年前,当泰国两仪集团与中国广西4家国营糖厂签署合资协议、成立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时,大多数人可能没有预料到,这家合资企业会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糖企之一,产糖量接近百万吨,成为中国—东盟企业合作的典范。
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由泰国两仪集团于1993年与广西崇左市4家国营糖厂合资成立,是中国糖业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该集团首席运营官兼总裁林家乐表示,合资初期,东亚糖业单榨季总榨蔗量仅244万吨,合资以后单榨季最高榨蔗量一度超过1000万吨,2020/21榨季,总榨蔗量达722万吨,产糖98万吨。充足稳定的原料为传统糖业领域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链延伸提供了保障,东亚糖业也从合资初期的4家公司发展到现在的12家,业务领域涉及制糖、生物能源、肥料、酵母、饲料、自贸区业务等,形成了制糖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全产业链。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与东盟经济融合持续加深,经贸合作日益加快,人文交往更加密切,除制造业、农业、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外,中国和东盟国家在高新技术、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投资合作稳步拓展,正逐渐成为双方合作新的增长点。
在南宁综合保税区的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内,一个个宽敞的货物仓库一字排开,满载着中国和东盟国家商品的集装箱货车在园区内穿梭。近年来,中国电商经济发展如火如荼,跨境电商随之崛起。作为面向东盟的前沿窗口,广西积极培育跨境电商产业,打造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新引擎。
广西启迪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合作推进“Lazada跨境生态创新服务中心(南宁)”建设项目,培育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通过直播的形式,主播们在线向东南亚消费者展示了食品、服装、家电、防疫物资等多种多样的产品。
中国—东盟信息港作为落户广西的国家级重大平台,是加强中国与东盟信息互联互通、提升中国—东盟经贸文化合作层次的重要载体。中国—东盟信息港已与东盟9个国家在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字产业、新型通信等领域开展了近20个项目的对接及落地合作,打造了一批面向东盟区域的互联网平台,在项目合作方面将中国互联网应用领域先进技术和成熟商业模式在东盟国家进行合作推广。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鲁东亮表示,公司开发的中国—东盟“商贸通”数字平台已基本实现广西主要口岸和边贸结算银行的业务覆盖,链接12个互市点、19家服务中心、20家结算银行以及2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服务互市贸易结算金额达990亿元。
在去年召开的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主办方推出了“云上东博会”平台,为中外企业免费提供线上展示、在线洽谈和会议、直播推广和跨境电商等功能,同时在网上举办线上跨境采购对接会、网红带货直播、东盟产品推介会等贸易投资促进活动。这是应对疫情冲击、促进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创新举措。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表示,今年举行的第18届东博会继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拓展东博会平台功能,进一步服务好“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建设。
商务部数据显示,东盟是中国最主要对外投资目的地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双向投资多年来保持较快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和东盟国家相互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100亿美元。双方在制造业、农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投资合作稳步拓展。
从对话关系到RCEP的提质升级
据中方统计,中国—东盟之间90%以上货物可享受零关税待遇,中国自东盟享惠进口占全部享惠进口的一半左右。在疫情背景下,中国和东盟经贸投资合作逆势上扬,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11月,双方共同参与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引领区域经济复苏,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业内人士分析,RCEP达成后,将更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产业链、供应链的集聚效应也将进一步放大。未来RCEP成员国间生产联系将进一步增强,促进区域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并以更强力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中。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与东盟之间探索更高水平开放合作的重要载体,为中国企业与东盟深化合作提供更优更畅的服务。成立两年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聚焦面向东盟、沿边开放、陆海新通道三大特色,形成首批4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3项为全国首创。
在一系列政策和利好条件的推动下,中国与东盟的跨境产业合作日益紧密。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双园”开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对方互设产业园区的先河,开创了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模式。其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累计投资233亿元,入园企业5800多家;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累计投资156亿元,入园企业16家。
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是中国企业“走向东盟”的重要平台,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工业合作区建成年产12万辆产能整车厂,成为印尼最大的中资整车生产基地。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国勇表示,从2017年第一款MPV产品上市至今,印尼五菱累计销量约6.6万台,登顶印尼市场中国汽车品牌占有率榜榜首。公司已形成包括供应链体系、制造体系、销售服务体系的完整产业链,随着RCEP协议的落地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还将进一步推动五菱技术的本地化应用,实现跨区域融合发展。
由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和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联合钢铁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是马来西亚最大的钢铁厂,采用目前中国先进的技术工艺、新型的生产装备和有效的节能环保技术,主要生产建筑用H型钢及棒线材等高端钢铁产品。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总经理潘晓斌介绍,联合钢铁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直接创造就业岗位约4000个,间接带动上万人就业,还带动众多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钢铁产业集群,为深化中国与东盟产能合作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说,中国和东盟产业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潜力大,RCEP签署给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黄浩铭 王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