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东乡绣娘变身“模特”再登国际时装周 碧桂园“刺绣产业”亮相上海
2021
04/14
14:35

“没想到刺绣不仅能赚钱,还能走出国际,赢得尊重!”再次登上国际T台,绣娘杨梅兰自信了很多。身着高定礼服的她缓缓走上T台,脚步有力,绚丽动人,很难想象,在这之前她只是一名终日忙于灶台和田地的农村妇女。

4月13日,“天才妈妈X东乡绣娘”公益品牌亮相上海时装周。T台上,模特们精美时装上展示的400多块绣片,都是杨梅兰等50余名来自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的绣娘用12个日夜,以“平绣”“剁绣”等独特的针法绣制而成。这场公益时装秀,让藏在大山深处的“高级定制”和幕后的女人们,走上了世界舞台。

这场民族文化公益时装活动,通过走秀、非遗艺术展、明星直播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传承千年的甘肃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乡刺绣。活动现场,碧桂园通过国强公益基金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用于支持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东乡刺绣项目。

国强公益基金会捐赠仪式

绣娘变身“美模”为非遗文化代言

本次公益时装秀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携手中国时尚设计大师张肇达、艺术设计师张凯惠共同打造。奥运冠军吴敏霞、青年演员李琳、斓曦、王妍苏携手杨梅兰、马色麦、马兰花、马含崟、马莹莹等5名东乡绣娘登上T台,成为民族文化公益时装秀开场的“压轴”节目。

东乡绣娘走秀

公益时装秀以“民族等于潮流”为设计主题,将东乡绣娘的民族传统绣片与现代电脑印花及绣花结合贯穿整场发布。

“东乡刺绣让生活有了色彩,也有了生活的底气。”绣娘马色麦说,从2018年鼓起勇气走出家门就业的那一刻起,刺绣给她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国际时装周让我看到了刺绣的无限可能,也看到了生活的无限可能。”

探寻致富法宝“非遗+”更多新模式

本次上海时装周的系列活动,除了公益时装走秀,非遗艺术展通过体验活动、网络直播展现了甘肃东乡的东乡刺绣、四川阿坝州的羌绣、河北丰宁的布糊画、贵州丹寨的蜡染等9种非遗手工艺的历史和工艺特点。

“双面绣以正反面一致为最佳,这种绣法一般用最细的绣花针,绣的时候尤其要控制针脚的起落方向。”53岁的绣娘马阿西为嘉宾们介绍的东乡刺绣的“双面绣”技法。这是东乡绣中难度系数较高的绣法之一,一般运用在手帕上,不仅要颜色搭配生动,还讲究绣法细腻真实、层次感强。

在绣娘马色麦看来,东乡县现有的2000多名绣娘当中,马阿西也是绣得最好的一位,马阿西也的多个作品曾拔得州、县级大赛的头筹。

2018年,返乡扎根创业青年马箫箫邀请马阿西也出山,加入刺绣工坊。勤劳而踏实的马阿西也不仅通过刺绣摆脱了贫困,还供家里四个孩子上大学读书,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学霸母亲”。

展览还邀请了崔小清、蔡雅玲、何为和林芳璐4位艺术家,以及马艳丽、秦旭、杨凤蕊和张肇达4位设计师,以当代艺术视角结合时尚理念,重新解读和演绎非遗文化。

碧桂园联手妇基会帮销东乡刺绣近10万件

碧桂园集团扶贫人、甘肃塞昂文旅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堃介绍,东乡刺绣产业的症结在于基础薄弱,缺少完善的供应链,绣娘居家刺绣的材料都难以保障供给,物料和生产成本都远远高于市场。

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自2018年帮扶东乡以来,一直联动东乡县人社局、妇联,组织开展刺绣培训班,为刺绣产业输送骨干人才,目前21期刺绣培训班累计培训绣娘逾千人。截至目前,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还联合中国妇基会,已累计采购、帮销近10万件刺绣产品。

碧桂园在东乡县开展刺绣培训

2018年,在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返乡扎根创业青年马箫箫开办了扶贫绣坊,带动当地近1000名绣娘就业脱贫。短短两年,马箫箫从一名青涩的女大学生成长为东乡族刺绣带头人。在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的促进下,马箫箫与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苏晓莉一拍即合,共同创办东乡刺绣品牌“塞昂花儿”,带动少数民族非遗手工艺走上市场化道路。

2020年,东乡刺绣产业枢纽“天才妈妈·梦想工坊”公益项目落地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总面积达1125㎡,集生产、运营、培训、展示、交流为一体,打造为展示东乡文化和扶贫成果、东乡刺绣产业的示范和交流体验基地。

东乡刺绣产业枢纽

“现在的东乡缺少印花设备,一旦引进后,绣娘就可以在已经印好的图案上自绣。”邱堃介绍,相比于传统的刺绣技艺,印花设备的使用,不仅让成品图案更精美,还能大幅提升刺绣的效率。

2021年是乡村振兴开局之年,经历了市场、时尚洗礼的东乡绣娘们,正努力把东乡刺绣的美好印象留给世界,把信心带回家乡,致力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活化与当代应用,为演绎中国非遗手工艺之美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