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12月29日讯(通讯员 谭昕吾)100、110.5、130.8、136.3、159.5。这是一组体现株洲高新区近5年创新创业生态要素的数字。
株洲高新区。
逐年攀升,趋势向好。指数是一个焦点。它折射了“十三五”期间,株洲高新区集结全球资源和科技创新要素,产业发展的前瞻布局和创新效率的维度,不断推动产业成果和创造性成果的价值转化,创新人才的发现、引进、培养、使用及管理全流程服务等,将创新视为发展的根与魂,株洲高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驶入了快车道。
加大财政投入,为科技“引擎”注入强大动力
加大研发投入,是实现持续创新的重要一环。
“十三五”期间,株洲高新区构建“1+7+4”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使企业有敢于研发创新的“底气”。2015年,株洲高新区财政科技拨款3.5亿元,2019年是7.5亿元,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双创团队和人才,撬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数据翻了一番,反馈的却是株洲高新区对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情况。
创新的主战场在企业。近年来,株洲高新区大力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使之成为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2019年,米多科技公司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今年,该企业就带着“互联网+医疗”模式下的项目——实现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全连接、机构全连接、医生全连接、产业全连接的平台,在市、区多次双创大赛上获得好成绩。
“十三五”期间,株洲高新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方法,从挖掘走到了培育。数据显示,2017年,株洲高新区累计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首次破百,达到115家。企业申报的数量和新认定数据均逐年攀升,2018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2家,2019年新增50家,增长56%。
今年,株洲高新区制定了《株洲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案》,加大挖掘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度。株洲高新区对该区1100余家非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调查筛选,并以三年为期,挖掘、储备、培育这些企业,组织专家团队对入库培育的企业进行诊断,梳理企业在专利申请、研发费用归集、财务增长等方面的现状,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痛点和难点。制定一企一策,实施分类辅导,指导和帮助其补足短板,以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
释放高价值,专利提质增效成“实力派”
湖南长城的智能化厂房里,机器人远比产业工人多,从装配、检测到搬运,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最新技术打造了智能云工厂,实行产品生产全自动化;傲英创视的真立体360度全景VR直播系统,可让你坐在家里实现远程观看演唱会、体育赛事现场直播,感受“C”位视角;纽恩驰的“5G+”无人驾驶清扫车已在多个城市落地使用;中车电动的“巴克龙”公交车实时监控车辆和驾驶员状态,实现智能调度、安全高效运营……
“十三五”期间,创新引领的株洲高新区走向了“智造新区”。创新的成果——专利,就是衡量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一头连着企业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今年9月,株钻公司的产品销售创下新高。企业在不锈钢水暖卫浴行业领域,通过两年在新领域对产品槽型几何设计、牌号进行创新,获得了该领域的首个订单50万片数控刀片。紧接着,株钻公司配合该产品线后续持续性开发的技术服务,进一步提高产品覆盖面和市场份额,以创新和品质为卖点,驱动销售,从竞争对手上夺得新增的1000万元市场。
近年来,株洲高新区高频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鼓励企业进行专利的研发与申报,并对专利的挖掘、质押融资、流程及政府相关补助政策等进行解读,推进企业专利的申报以及商品化、产业化、资本化进程。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株洲高新区发明专利申请量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逐年递增。2019年专利申请量达2142件,较2015年实现超3倍,增长达162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件,增长16.7%;2019年,获得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额已达2.2亿元。
搭建好平台,激活创新发展动能
激活创新池,各类双创平台服务机构是重要基石。
近年来,株洲高新区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平台、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支撑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通过搭建中国电科创新院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国家轨道交通专业化众创空间、中德智能制造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株洲高新区引进孵化新一代轨道交通、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型智慧城市等领域技术创新成果项目及企业25个,充分发挥“新动能”,逐步形成了协同共建创新体系的良好格局。
对比5年前的双创服务机构当量数23.3家,株洲高新区2019年数据上升至36家,呈逐步爬升态势。
今年9月,株洲市陕研新材料装备技术研究院的顺利开院,重点布局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产品、新型复合材料产品应用轻量化产品等;2019年开院的湖南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研究院,则重点推动三电系统等在新能源整车领域的产业化应用,为助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贡献了新区力量……“十三五”期间,株洲高新区以引入相关战略合作高校、研院等项目团队进驻,这类新型研发机构发挥的“新功能”,实现了“机构搭台、团队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