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商报网讯(通讯员 高晓鸣)时代赋予重托,梦想勾勒蓝图。从踏出蹒跚稚嫩的第一步,到用坚定有力的步伐展示成就与风姿,这是山东淄川经济开发区在十四年怒潮激荡、风雨磨砺中换得的回馈与收获。伴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实施,开发区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将十九大精神植入灵魂,紧随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号角声及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引下奋勇前行,谱奏出一曲激荡魂魄、振奋人心的进行曲。
全省137家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评价中位列第6位;2017年全市9个省级开发区科学发展观点评中名列第1位;荣获全市2017年度园区工作考核一等奖;评为2017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园区荣誉称号;获中国“2018十佳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园区”奖。
党建铸魂,引领前行。
党建是一面旗帜,引领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上任伊始的山东淄川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褚国城对党建工作有着明确的定位,提出:“党建不是建在墙上,不是建在档案盒中,党建要建在老百姓的心里。”
从打造过硬党支部强化队伍建设,将党的前沿堡垒夯实筑牢,使其思想统一、凝聚共识,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各项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到高规格建设开发区、社区两级党建文化展馆,使其功能定位具备前瞻性、引领性,将党建工作的历程和成就注入其中;再到组织3000余名党员群众参加“喜迎十九大,最美是我家”千人巡视活动,通过观看发展成果、目睹家乡变迁、憧憬美好未来,感受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获得感以及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严细实高、锻造铁军”学习教育活动,强化机关干部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自2017年,在党建引领下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保整治、生态修复、社会治理、文体建设、扶贫攻坚、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服务型机关创建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十九大精神指引,披荆斩棘,再立新功。
党的十九大精神谋篇布局,引领前进步伐,指明发展方向。宣传精神,使其深入人心;吃透精神,使其蹄疾步稳;践行精神,使其民富区强。把精神带到社区,让精神走进企业,使宣讲站扎根一线,走进每个党支部,采取集中宣讲、持续宣讲、订单式宣讲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成为常态化,学习十九大精神成为自觉性。自2017年,山东淄川经济开发区采取各种形式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130余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山东淄川经济开发区用抓铁有痕、落地有声的决心和韧劲践行党十九大精神,用实际行动谱写强区富民的新乐章,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倍增。中国船舶国防动力电源产业园建设项目、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年产2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等高精尖大项目的相继入驻实现招商引资新跨越;以金城医药、新星海尔物流公路港项目为代表的一大批本土企业也在助力企业服务,加快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飞跃发展;毛豆电商生态链建设、沃农资建设、齐鲁云商的运营使电子商务为开发区这台高速运转的经济引擎注入了新动能;以山东镭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新兴高精尖企业也落地生根;打造便捷的交通网,实现“八横九纵”; 可提供2000个床位的区医院西院项目的建设,可容纳学生2950名的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的启用,总投资30.1亿元,对12个社区3983户进行拆迁,共涉及居民11155人,拆迁面积9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三个安置区对搬迁户进行安置,安置区面积40.05多公顷,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的合村并居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辖区群众就医、上学、居住涉及民生的三大难题。
千人巡视活动中褚国城在为参加巡视的党员群众介绍合村并居项目时讲到:“党员干部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要始终抱着一颗为民之心,替民着想、为民解忧,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前途,百姓才有希望。家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地方,合村并居是适应新的发展趋势而做出的选择,开发区就是要围绕‘家’字做文章,做大文章,让老百姓花更少的钱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开发区双泉社区65岁的刘在英老人看着拔地而起的一幢幢高档住宅楼感慨的说道:“俺怎么也没想到,住了大半辈子土坯房,如今就要住上这样的高档住宅楼,过上城里人的好生活,俺打心里感到高兴。”
“三铁精神”,铸就绿水青山。
今天的孝妇河已是今非昔比,“一山两河”生态工程和张相湖湿地公园的建成让昔日的臭水河旧貌换新颜,辖区三河两湖在环保整治和生态修复中也如画如锦般灵动秀美。
2017年环境整治中,山东淄川经济开发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三铁精神”书写出一首雄浑壮丽的史诗。拉网排查,做到底数清晰,不漏一户;分类施策,做到重点突破,各个击破;身先士卒,全员奋战,做到环保攻坚战完胜。实现“两断四清”154家,提升改造282家,搬迁入园2家,彻底将环境污染这个多年顽疾彻底治愈。
环境治理、生态修复使得今天的开发区更加宜业宜居。良好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吸引投资、汇集人气,使得这座新城更具活力和魅力。当你漫步于张相湖畔,看旭日东升,听群鹭齐鸣;当你站于苏湘桥旁静候晚霞微风撒于湖面那粼粼波光;当你行于奂山置身其中感悟那一抹绿带给你的净与美,定会让你陶醉其中。
居住在张相湖畔夏庄社区的老党员韩银发说:“由于多年的污染,孝妇河张相湖流域的水质极度恶化,水体污浊,鱼虾绝尽,给周边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张相湖的建成让俺们这些从小生活在河岸边的乡亲们找回了几十年前的幸福感,让花红柳绿、鱼虾成群的美梦成了真,真可谓,环境整治福祉于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扶贫攻坚,群众获得感倍增。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把困难群众的冷暖系于心,面对4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何帮、怎么扶,使其最终实现脱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扶贫政策覆盖辖区全部贫困户实现两“精准”一“覆盖”,按照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做到一户一策,咬定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攻坚毅力实现全部脱贫。
成立扶贫基金,打通就业渠道,加大医疗帮扶,开展慈善救助,用好金融扶贫政策,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积极参与,采取党员干部和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使贫困户生活有保障、精神有寄托。
2017年扶贫攻坚以来,通过设立扶贫基金进行募捐、开展各类扶贫公益活动筹集以及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救助等措施共筹集善款45.8万元,457户贫困户受益。在4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113户182人实现脱贫,实现脱贫攻坚战阶段性胜利。
“企业精准服务”,成为最强音。
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如何为其保驾护航使其轻装上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白玉柱、紫金梁,山东淄川经济开发区通过开展“企业精准服务”活动,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消除了发展顾虑。
山东淄川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褚国城在谈如何抓好企业服务工作时提到:“抓好经济建设,重在企业服务,打造服务型机关,发扬‘店小二’精神,形成引得进、留得住、促发展的态势,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曾力强肌。”
按照“实现三大目标,建设八大工程”总体要求,实施“企业家之家”建设工程、优秀“店小二”争创工程、双招双引工程,进一步为服务企业指明方向,增强发展动力。通过建设“企业家之家”工程,为企业学习交流、沟通服务搭建平台,充分凝聚共识,形成互促互带的音叉效应。打造十个特色产业园区,为企业入住、发展提供优质平台,形成门类集中、上下游产业链有效衔接的发展格局。在信息支持、院企合作、手续办理、技术服务、人才供给等方面搭台建桥,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好政策扶持和对上政策资金争取,畅通政企政策传输通道,使优惠利好政策和资金能够及时传输给企业,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文体建设,百花齐放。
深挖文化基因,推进文体建设,倡导全民参与,构建文体新格局。文化之根源于历史源于民众,开发区作为明朝首辅张至发的故里,战国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墓遗址所在,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基因,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使其开花结果,推动和创新现代文化,使其锦上添花,将开发区文化事业推向新高端。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举办多项体育赛事,形成全面健身、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让体育事业在开发区有温度、有热度。
2000余平方米的开发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舞蹈瑜伽培训室、历史文化展览室、各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设施和开发区、社区、辖区高校、中小学校已建成的体育设施以及辖区各类文体队伍的相继组建为开发区文体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开发区共组建各类文体队伍80余支。2017年以来,举办新春文艺汇演、送春联进万家、“七一”合唱汇演、送戏下乡、 “文化云”培训班、足球赛、篮球赛等各类文体活动近200场次,在丰富群众生活,弘扬文体事业发展的同时,营造出良好的文化体育氛围。
动能转换,实现“加速度”。
动能转换,千载良机,创新驱动,破颈前行。按照“三大目标,八大工程”工作中心,围绕做好“高、新、轻、绿”四篇文章,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化解落后产能,用“向前看”的创新思维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进项目落地、投产、见效。采取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壮大新动能、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动能、深挖潜能增速动能争当新旧动能转换的排头兵、领头雁,用先行先试的担当为动能转换开路搭桥。
谈起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山东淄川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褚国城认为:“新旧动能转换作为重大历史机遇,为区域经济发展破颈前行提供了发展动力,将进一步加速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落后产能化解,实现经济由高速向高质蜕变。
征程中难免相遇惊涛骇浪,前行中也并非一马平川。山东淄川经济开发区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敢为人先的闯劲,勇往直前冲劲,向着目标冲刺,朝着高峰攀登。